老大,照書養
老二,照豬養
老三,隨便養
流傳已久,不是沒道理的
第一個小孩,沒經驗
都會拼命看書
以書為聖旨
然後發現不見得和老一輩的方法一樣
開始質疑誰對誰錯
百歲醫生的規律作息的確能讓帶的人很輕鬆
但親密派的愛的作法也很人性化啊
小時候老人家給我們的觀念是發燒絕對不能拖
用酒精擦拭也要立即把溫度降下來
但是現在的醫生都是建議發燒先觀察3天
不要穿太多、保持室內通風、多喝水也很重要
前鎮子HiHi莫名發高燒
我覺得沒有太大直接的外在因素
可是他們東猜西想覺得有可能是前一個星期去過醫院
總之第一天吃退燒藥沒退後
他們又想帶去大醫院檢查了
這次被我們阻擋下來
想要先觀察一下
不想又去大醫院抽血、驗尿承受折磨
第二天依然高燒不退
他們還是忍不住去看附近小兒科
多開了喉嚨紅腫的咳嗽藥
第三天發現身體紅疹
換我忍不住去診所再次去檢查
結果只是發燒引起的紅疹
第四天就退燒了
懷疑咳嗽藥發效,不再發炎
也有可能普通發燒本來就需要2、3天才能自行靠自己免疫而退燒
回診時醫生只開一罐咳嗽藥水
還一度懷疑藥效夠嗎
但病情的確慢慢轉好
的確不需要喝太多罐藥水吧
感冒還是得靠自己產生抗體
慢慢好起來
這次經驗才真的讓我見證到發燒真的沒那麼嚴重
抽血、驗尿可以檢查更詳細沒有錯
可是輕微感冒如果可以先觀察2、3天後就自然好轉
何必多受皮肉苦
過度擔心小孩也沒錯
2、3天觀察期也是得隨時注意突發狀況
不對勁還是得送醫院
現在這年頭太多強調開發小孩智商的教養書
越早啟發越有利
"閃卡"我不是很了解
看了反方說法
覺得很有道理
就不是很認同老人家在家裡貼一堆字卡
想要仿照學習
但不反對,先觀察再說
結果他們只是將生活東西寫成字卡
每次配合情境比對字卡而已
不是傳統一張一張字卡閃過方式
事後想想這和我教HiHi認動物照片是一樣的
HiHi這時期不可能學認字
充其量不過把字的形狀記下來
只不過HiHi從我這裡學的是動物長相而已
教養書越看越多
從HiHi成長過程經驗也發現
每個說法都可以有道理
也可能不見得適合每個小孩
還是得多觀察小孩的個性、體質
因材施教
書看的不夠多,不多比較各方說法
只信某一派、馬上反駁另一派
也可能喪失另一種可能性
教養小孩最高原則
還是"耐心、耐心、耐心"
越用心觀察小孩
才可能了解怎樣對他最好
盡信書不如無書
才會造成養育老二、老三反而更輕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