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原因哭泣
肚子餓、想睡、太飽、想大便
玩玩具玩得不順心
積木老是排不好垮掉
嬰兒的時候哭,得先應付他的生理狀況
漸漸長大,變成小孩也是有可能就是心情不好而哭泣
所以當媽的也得漸漸學會對哭泣釋懷...
跌倒會痛所以哭泣,理所當然
除了幫他處理受傷部位之外
要哭就讓他哭吧
根本不用為了哄不要哭而對他說:等一下給你糖果吃
精神狀態不好想睡時玩積木最讓小朋友抓狂
覺得老是排不好垮掉
還問我為什麼積木都要這樣
以前會覺得這時候不要讓他玩積木以免一直哭下去
後來就讓他哭一會兒發洩情緒
等哭完再解釋也比較聽得進去
告訴他:排積木需要耐心,頭暈暈想睡就暫時不要玩
要玩就必須拿出耐心,不要氣呼呼地玩
久而久之覺得:哭也是一種情感表達
對小朋友來說更是一種需要學習了解的情緒
痛了,為什麼不能哭?
心情不好,當然可以哭
但是哭泣不能變成一種武器,一種威脅別人妥協的工具
哭泣還是不能解決事情
哭完擦乾眼淚,鬱悶的心情稍微舒緩
也許更有精神力氣爬起來
也許就能想出變通的方式
這樣的話,哭泣不是壞事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