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Hi主題課作業,要訪問父母職業內容
而且內容包括求學經歷、喜好、工作
一開始沒想這麼多
HiHi發問我答
但後來覺得這些內容拿去學校交給老師
或班上報告出來
有某種程度,我的人生被公開揭露出來的赤裸感覺
一邊在回答問題時
一方面回想自己的人生經歷
一方面告訴小孩我的人生觀
一方面也在思考我想給小孩怎樣的人生
我喜歡小孩
但教養小孩很辛苦
不但有日常的瑣事的照料
還有親友外界的一大堆"建議"
最後仍必須清楚自己心中的那一把尺
然後小孩的個性和父母的個性又不見得雷同
所以其實當父母就是邊做邊學、邊修改
跌跌撞撞,在不斷錯誤中嘗試出較好的選擇
以前年代沒有這種作業
小孩不會主動特別去了解父母的人生
也不知道其實父母教養我的方式和態度
很多是承接他被教導的觀念和方法
自己吸收之後往下傳承
所以我們會忘了理解父母,
其實也是因為某些他過往人生,
才造成他們如此對待我們
我也是在做同樣的事情
因為我的童年、經歷、家庭學校教育
讓我本能用大致的方式教養小孩
只是我們因為訊息更多
多少還是會修修改改參考之後
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著小孩
最近看到有感:
教養難在無法立竿見影看到效果
沒有對照組
不能回頭修正
只能持續往前看
錯了,只能現在起算,做修正
現在對了,有時也無法保證往後長遠看仍然是正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